《征帆吧!少年》向全國招募 將橫渡英吉利海峽并拍攝記錄電影
3月15日下午,“中國青少年駕駛帆船橫渡英吉利海峽”活動在北京宋慶齡青少年科技交流中心啟動,現場發布《征帆吧!少年》項目,面向全國招募青少年參與挑戰,計劃于今年夏天橫渡英吉利海峽,并拍攝紀錄電影。
《征帆吧!少年》項目負責人高銘遠現場介紹活動項目。在充滿諸多不確定性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堅定勇敢的品格?在智能時代,我們的教育又該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認識海洋、了解海洋,并最終實現海洋強國,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中國的國家意志。只有具備全局觀、國際視野、博大胸懷,中國少年才能更好地站在世界舞臺上與各國青少年進行交流、碰撞。這次“征帆”,便是一次身體力行的探索,在大洋之上閃耀少年中國的光芒。
高銘遠曾經做過老師,也有環球航海的“征帆大夢”。2009年8月9日,大病初愈的高銘遠在爭議聲中帶領13歲的兒子駕車從家鄉黑龍江大慶出發,經多個省市,最后到達西藏,歷時365天,行程五萬多公里,完成走遍中國之旅,并寫成《帶著兒子去旅行》一書。這一事件還被拍攝成紀錄電影《和兒子去遠行》。44歲時,帆船走進了他的生活,從此人生因為帆船和大海而徹底改變。他不僅開始著手籌劃帆船環球旅行,更正式把這個夢想命名為“征帆”。
據介紹,活動主辦方之一陶行知教育基金會將面向全國招募青少年參與挑戰,并對他們進行為期兩個半月的集中訓練。訓練結束后,挑戰團隊計劃于6月初橫渡瓊州海峽,之后前往英國,計劃7月初擇機橫渡英吉利海峽,并拍攝紀錄電影。
活動現場,寧夏理工學院終身教授劉大銘也為少年們獻上祝語。因為患上罕見疾病,他18歲前經歷了9次骨折11次手術。2016年就讀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回國后投身積極心理學教育。他在現場對即將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少年們送上寄語:創造歷史不僅是一個人的驕傲,更是一群人的信心,要永葆希望;要堅定信念,因為想象之外的事情總會發生,明白自己為什么出發,又要到哪里去;人來到世界要解決自身的困難和困惑,自立和利他是我們一生的必修課,將自己的見識分享給更多人,能夠令人擁有更多財富。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杰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