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史學會會長杜文玉評《長歌行》:宏觀背景之下,傳遞家國精神的勵志傳奇
古裝傳奇勵志劇《長歌行》已于昨晚登陸騰訊視頻、山東衛視,該劇以初唐的一段歷史為背景,講述了勵志少女
該劇由華策影視杭州劇集中心、琰玉影視、企鵝影視、琰然影視聯合出品,多年來,華策始終堅持“內容為王”,專注故事傳遞時代精神,為影視劇行業輸出了《外交風云》《絕境鑄劍》等諸多精品。電視劇《長歌行》播出后,中國唐史學會會長、陜西師范大學唐史研究所所長 杜文玉教授為華策秉承“以真善美為導航,以愛為導航”的創作準則點贊,稱其“在電視劇創作上的‘破圈’——內容創新、藝術創新、價值引領、生態優化方面,發揮著非常好的行業標桿力量”。
作為一位長期從事唐史研究和教育的歷史工作者,杜文玉教授看到了《長歌行》架構在初唐的宏觀歷史背景下,通過刻畫人物展現出高于傳奇故事本身的家國情懷,認為該劇場面宏大、主題明確、情節緊湊、服飾華美,是一部難能可貴的優秀勵志傳奇劇。
談背景:宏觀歷史背景下的傳奇藝術構建
電視劇《長歌行》的勵志傳奇故事構建在宏觀歷史背景之下。首先就劇中人物而言,
其次,該劇的歷史大背景真實,如大家熟知的玄武門之變;“一代名相”魏徵原為李建成的部下,后被李世民收攬為自己的得力臣僚;河北地區原為李建成的勢力范圍,故李世民派魏徵巡視河北,安撫人心;李世民親自進抵渭橋與草原部落對話約盟;李世民命李靖為行軍大總管率大軍征討草原部落,獲得大勝等,皆與史書記載完全一致。在一些具體情節上,也是符合歷史的真實情況,如李世民立其子李承乾為太子,而李承乾做事荒唐,漫游無度;幽州都督廬江王李瑗死于其部將王君廓之手;名相杜如晦病死于貞觀四年,電視劇中遂有多處表現其帶病奔波并最終病死的場景;唐軍平定草原部落后,迎回了隋煬帝皇后蕭氏及其孫楊政道,這一切均有確切的歷史記載。
此外劇中對前隋公主形象的塑造,雖然在細節方面有所虛構,但基本符合其人物性格。據杜文玉教授介紹,遠嫁草原的前隋公主義成(劇中
談創作:虛構但不虛無,細節決定成敗
作為一部宏觀歷史背景下的傳奇劇,《長歌行》雖有虛構但不虛無。《長歌行》尊重并借用真實歷史事件和人物為宏觀背景,在細節上,該劇均遵照唐朝歷史加以打磨。
在典章制度方面,比如官制、軍制、服飾、建筑等,《長歌行》均與歷史真實相對應。如李世民之女樂嫣,其父為秦王時封縣主,其父為太子時為郡主,其父為皇帝時為公主,李長歌為太子李建成之女則封郡主,完全符合唐制。在稱呼方面,劇中把縣令稱為明府,對草原部落特勤等官職的稱呼,也符合當時草原民族的實際情況。
再以服飾之制為例。杜文玉教授透露,“唐初規定,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緋(紅色)、六品七品服綠,八品九品服青”。劇中不同等級的官員,在服色上都有確切的體現,甚至同一人物,在不同時期,隨著官職的升遷,其服色也都隨之發生變化。在婦女的服飾方面,該劇體現出了唐初婦女服飾與盛唐時期的不同,甚至在胡人服飾方面也有所體現,如窄袖翻領等。
在建筑方面,其形制與色彩方面也參照唐代標準。總體來說,勵志傳奇劇《長歌行》在歷史背景、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服飾建筑等方面大都符合歷史。
談意義:虛構勵志故事中的家國情懷傳承
貫穿電視劇《長歌行》主線的是超出虛構人物本身的愛國為民主題與民族和諧的思想,這是該劇的“靈魂所在”。
該劇以李長歌的漫漫求道歷程為時空跨度,讓觀眾跟著李長歌去蛻變、求索并且找到自我救贖以及保家衛國的道路。一開始李長歌對李世民懷著強烈的殺父之仇,必欲手刃而后快,但是當她遇到阿詩勒部進犯唐朝邊境時,遂又投入到抵御侵擾的戰斗中去,以保護邊境安全及百姓身家性命。在洛陽遇到大規模的災疫時,為了救助百姓和防止社會動蕩,李長歌也同樣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當奕承公主謀圖裏脅草原各部進攻中原時,李長歌又與阿詩勒隼聯手,聯合唐軍挫敗了其陰謀。在這期間,李長歌還奔波于草原各部之間,極力勸和,以避免相互殺戮。
《長歌行》這樣處理唐與阿詩勒部的關系,是在利用傳奇故事藝術虛構的創作空間傳遞民族和諧的主題思想。
當然,電視劇《長歌行》畢竟是一部傳奇故事劇而不是一部歷史正劇,所以虛構創作過程中也相對采用戲劇的藝術手法加以潤色。作為一部勵志傳奇劇,《長歌行》本就不是在描述歷史本身,而是在傳遞歷史留給現代社會的民族與家國精神。杜文玉教授給予了該劇高度贊譽稱“這部電視劇仍然是截止目前拍攝的歷史傳奇作品中最好的之一。”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