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深海之驚蟄》: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小人物的蛻變
諜戰劇《諜戰深海之驚蟄》改編自海飛同名小說《驚蟄》,該劇是以1941年復雜險惡的抗戰為時代背景,故事從軍統特工肖正國被軍統特務
該劇一上來便以“主角光壞”的肖正國被軍統同僚周海潮“打黑槍”致死開場,在瞠目結舌的貍貓換太子劇情反轉中,“小混混”陳山在日本特務頭目荒木惟脅迫下,變身軍統特工肖正國打入重慶軍統內部。毫無疑問,陳山成為整部劇矛盾鋪陳、劇情推進的核心元素。這種身份的轉換,幾乎是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條件下,主創對于諜戰劇在敘事模式、人物塑造上一次冒險的大膽嘗試。
陳山與肖正國無論外表如何真假難辨,陳山在特工訓練中如何無限接近肖正國,但人物出身背景、性格、生活習慣等等,就算能逃脫肖正國妻子
該劇的懸念正在于此,前半部在陳山與軍統、日本特務圍繞重慶軍工廠地圖、美軍飛行員暗殺、共產黨地下電臺偵破的斗智斗勇、百般周旋下,其身份之真假始終如一顆定時炸彈高懸于角色和觀眾頭頂,這就使得在日諜、軍統、我黨三方緊張刺激的諜戰“三國殺”橋段中,更增加一份不確定的危機導火線。
這種懸念氛圍的營造,使得諜戰劇有了新的突破。猶如劇名《驚蟄》,仲春前,陳山如昆蟲入冬藏伏土中,是為“蟄”;到了“驚蟄節”,春雷乍響,蟄蟲驚醒。
劇中,當周海潮驗血報告證明陳山乃是冒牌肖正國后,陳山在張離營救下,不得不雙雙逃離重慶。張離的我黨地下情報人員身份也浮出水面,陳山在余小晚干爹費處安排下,將計就計,成為軍統雙面間諜。陳山從一個“小混混”蛻變為一個愛國主義者,這也為其在下半部戲中最終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埋下伏筆。
該劇將下半部重點戲份放在抗戰全面淪陷的大上海,此時的上海灘,日諜、汪偽、軍統、共產黨在抗日背景下,各方圍繞諜戰犬牙交錯。劇情主要圍繞兩條敘事線,一條線是陳山與上海軍統“颶風隊”懲處漢奸、打擊日本特務;另一條線則是陳山暗助張離和哥哥陳河代表的共產黨偷運藥品去解放區、打擊日本特務。此時的陳山已經是三面間諜了。
在荒木惟面前是日本特務機關挾持下的棋子;在重慶軍統層面是打入日本特務機關的雙面間諜;在張離面前是家仇國恨的愛國志士,這就要求演員對于角色從表及里必須有令人信服的演技做角色轉換。值得肯定的是,陳山的扮演者張若昀 很好把握了角色,尤其是內心戲的演繹。
該劇一個重要的突破在于群像塑造了社會普通百姓在抗日大背景下,個體命運在整個時代駁雜紛擾、焦慮茫然面前的何去何從。周海潮為一己私利,棄民族大義不顧委身荒木惟,成了可恥的漢奸;牙醫
該劇上半部陳山從一個“小混混”蛻變為一個愛國主義者,下半部通過陳山在血與火的淬煉中,在哥哥陳河、戀人張離舍身忘我民族氣節的影響下,使他逐漸成長為共產主義革命戰士。
陳山是一個上海灘“混混”,陰差陽錯的成了特工,他的哥哥、他最愛的女人張離是共產黨;牙醫、皮鞋、菜刀也是重情重義、分得清是非黑白的好兄弟……恰恰有了這些普通中國人愛國情懷的塑造,才在劇中成就了陳山在信仰層面的蛻變、成長和升華。而這一切都將在他心中幻化為火種,為了國家民族的前途燃盡光和熱。
《諜戰深海之驚蟄》通過陳山角色塑造,將抗戰大時代背景下普通百姓的命運融入伸張民族大義的悲壯中,從題材、技術層面豐富了諜戰類型的深度和廣度。可以說,這在時下國產諜戰類型電視劇創作上是一個突破。(高小立)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