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未來等你》開播,今年最值得期待的一部青春劇來了
當青春遇見未來,當青澀遇見成熟,當37歲的“李光潔 ”對話17歲的“費啟鳴 ”……《我在未來等你》今晚在愛奇藝開播。從先前愛奇藝舉辦的成片觀影會的反饋來看,這部作品有可能問鼎年度最好青春劇。
兩年前,讀者遇見了劉同的新書《我在未來等你》,豆瓣、微博、知乎等社交平臺紛紛掀起“如果你能回到17歲,你最想對自己說什么?”等相關話題;兩年后,觀眾等到了同名改編的劇集《我在未來等你》,同樣的話題再度引發大眾熱議。深情演唱劇集主題曲《嘿,你還好嗎》的小太陽鐘漢良、官微下方成百上千條網友們對自己17歲說的話……動人之余也讓《我在未來等你》未播先紅。
相比較小說,劇集中37歲的
《我在未來等你》講述了37歲的大學老師郝回歸,由于對人生不滿,想回到17歲,但是誤打誤撞成為17歲的自己——劉大志高中班主任的故事。
劇中郝回歸是一個充滿理想、熱情、正義與擔當的好青年和好老師,希望能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每一個學生的人生都找到明確的方向、擁有更好的未來;劉大志雖然有一點小聰明,雖然學習成績不夠好,但是為人仗義、樂觀開朗、內心善良,為友情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一個在困境中倔強成長的“樂天派”男孩。
這不但是郝回歸的一次重生,更是國產青春劇的一次重塑。
17VS37《我在未來等你》如何呈現雙線青春視角?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三個月前,刺猬在《樂隊的夏天》中唱著這首《火車駛向云外,夢安魂于九霄》,成了刷屏很久的音樂。如今,用這句歌詞來解釋青春劇為何能在國產劇中永葆常青樹地位,最合適不過。
不過話又說回來,青春劇雖是劇壇常青樹,但長期以來滋生的內容同質化現象,引發觀眾審美疲勞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此番《我在未來等你》開播,最先吸引眼球的便是雙線視角,這是其區別以往青春劇的重要體現。
如何理解雙線視角呢?從片方釋放的多支預告片來看,17歲正經歷青春的劉大志和37歲回到17歲的郝回歸,實則詮釋的是同一個人,劇情選擇從兩個不同年齡的視角,闡述青春的煩惱、成長的遺憾。一如劇中臺詞所說:當青澀遇見成熟,當青春遇見未來,人生沒有太遲,只有太慫。
先前愛奇藝舉辦的《我在未來等你》觀影會上,原著作者劉同談及劇中獨特的“雙視角”模式的創作靈感,直言是來自于《誰的青春不迷茫》中自己的日記。當時,看到每篇日記后面都是30歲的自己寫給曾經的自己的話,頓時萌發了“如果我真的遇到了以前的我的假想”,于是就有了37歲的郝回歸遇到了17歲的劉大志的設定。
再細化講,37歲的郝回歸生活現狀一塌糊涂,他本以為知曉現在,重回17歲就能改變他的未來,但事實是,在包括劉大志在內的五個正值青春的男孩女孩身上,他終于意識到,真正需要改變的是他自己。
仔細想想,這場關于青春酣暢淋漓的對話,又何止于37歲的郝回歸和17歲的劉大志。
“青春+ ”的質感之旅
《嘿,你還好嗎》,九天前,《我在未來等你》官宣了這首主題曲,絕妙之處在于演唱者是出道了26年的歌手+演員鐘漢良。隨著那句“Hey,請做自己的導演”,電視劇《我在未來等你》和鐘漢良一起,開啟這趟“青春+ ”的質感之旅。
《我在未來等你》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998年,屬于比較貼近受眾的年份,但怎么看都是一把雙刃劍。表面上看服化道的制作簡單易操作,但實際上,近幾年,隨著中國影視行業的發展,觀眾審美日漸提高。這就意味著,對于一部優質的電視劇,用心講好故事是核心,劇集的整體質感、細節處理也成為觀眾重點關注的焦點。
不過,從釋放的海報和劇情來看,《我在未來等你》在服化道方面追求美的同時,盡可能貼近每個人物角色,還原細節,符合劇中所呈現的年代故事。
泛黃的教室課桌、收藏在角落里的磁帶、收音機、記憶中的校服、一群嬉戲打鬧、共同成長的小伙伴、還有操場上那個暗戀很久的女孩…都隨著刻畫未來的劇情發生變化。也道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又或者連花也不相似了。
從服裝、造型到整體畫面,屬于17歲的劉大志的年代,會有一種自然外露的陳舊感;與之對應的37歲的郝回歸,畫面會顯得通透、明亮。不難理解,畢竟經歷了20年歲月的洗禮。
最直接的感受是,在看劇的過程中,作為觀眾能較快地產生共鳴,相信劇中的演員就是角色本身。一定程度上看,和觀眾產生情緒上的共振,是《我在未來等你》開播得利的證明。
這顯然和片方的精心打磨分不開。該劇拍攝長達128天,歷經冬、春、夏三季,還特意回到了劉同的老家湖南取景。角色的選定上,不論是最開始敲定的李光潔,還是歷經糾結的費啟鳴等等,均基于與人物契合的基礎上,目的在于,要最大程度地讓觀眾相信,繼而產生共鳴。
先是搶先觀影會、一波接一波的主題曲、電視劇《我在未來等你》專屬版《音樂風云榜》等開播前活動,引發書迷、影迷、歌迷們對于當年人和事的回憶,再就是今天正式開播后,劇情推波助瀾,將“重遇17歲的自己”擴散到全民回憶殺。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平臺,亦是一番煽情動人的場面。
目前看來,《我在未來等你》的這趟“青春+”之旅反響還不錯。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